科技赋能樱桃产业 产学研融合激活经济

在成都东部新区的高明镇,樱桃种植已有数百年历史。这片土地孕育了8000余亩樱桃园,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,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。然而,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品种老化问题日益凸显,传统樱桃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果实品质下降、上市时间集中、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,严重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。如何突破这些瓶颈,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农户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
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

为破解产业发展困境,高明镇在2023年开启了一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。当地政府联合四川农业大学王小蓉教授团队和成都种业集团,构建了”政府+高校+企业”的三方合作机制。这种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农业单打独斗的局面,实现了科研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。通过建立樱桃专家工作站,不仅引进了”蜀紫美””蜀早美”等优质新品种,还编制了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种植手册,培育了一支本土化的”土专家”队伍。这种”输血”与”造血”并重的策略,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

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樱桃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。21亩设施化大棚示范基地的建成,不仅展示了现代农业技术的魅力,更带动周边农户改良种植800余亩。新品种以其果肉厚实、甜度高、上市早的特点,预计2025年首批挂果单价可达20-40元/斤,亩产增收超万元。在科技支撑方面,专家团队研发的精准栽培技术、病虫害防治方案和水肥一体化系统,显著提升了樱桃的品质和产量。这些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品种老化问题,还通过技术赋能,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
全产业链融合发展

产业升级不仅停留在种植环节,更延伸到整个价值链。高明镇创新性地采用”村集体+专合社+农户”的组织形式,计划到2025年推广新品种2000亩以上。通过建设樱桃交易市场和产业综合服务中心,与成都益民集团等企业合作,打通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。同时,当地还积极发展樱桃观光采摘、深加工等业态,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”五指樱桃”品牌的打造,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,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。

乡村振兴的示范引领

高明镇的实践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。通过规划”一芯三区一带”的功能布局,当地正在创建省级种业园区和中国樱桃种业示范基地。这种以科技创新为引领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,不仅解决了产业瓶颈问题,更激活了乡村经济的内生动力。从品种研发到生态种植,从加工流通到农旅融合,高明镇正在打造一个完整的农业创新生态系统,成为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生动实践。
这场由科技赋能的产业变革,不仅让古老的樱桃产业焕发新生,更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。通过产学研的深度协作,高明镇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,为类似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。在未来,随着新品种的推广和产业链的完善,这片土地上的樱桃产业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,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。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