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光雷达技术作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的核心传感器,近年来迎来爆发式增长。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,以及服务机器人、工业自动化等新兴市场的崛起,激光雷达行业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应用阶段。在这一进程中,中国科技企业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,其中禾赛科技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精准的市场布局,已成为全球激光雷达赛道的重要参与者。
技术突破驱动行业变革
禾赛科技在2025年技术开放日发布的ETX和AT144系列产品,标志着车规级激光雷达技术进入新阶段。ETX系列采用第四代自研芯片架构,实现了300米@10%反射率的超远距探测能力,同时将体积缩小至传统产品的60%,完美适配前装量产车型的集成需求。AT144则通过144线高分辨率扫描方案,为L4级自动驾驶提供了厘米级精度的环境建模能力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两款产品均通过了ASIL-B功能安全认证,其可靠性验证了CEO李一帆关于”激光雷达向必选安全件转型”的判断。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持续的研发投入——据悉,禾赛2025年研发费用占比达25%,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双轮战略打开增长空间
在巩固车载市场优势的同时,禾赛科技敏锐捕捉到机器人市场的爆发机遇。其机器人激光雷达产品线采用”技术下沉”策略,将车载级光学架构降维应用于服务机器人领域。2025年推出的QT128机器人专用雷达,通过动态调焦技术实现了0.1-50米的全场景覆盖,且功耗降低40%。这种技术复用不仅加速了产品迭代,更形成了显著的规模效应。数据显示,禾赛在配送机器人市场的占有率已达58%,在工业AGV领域也拿下了宝马沈阳工厂等标杆项目。值得关注的是,公司正在构建”感知-决策”一体化解决方案,例如为仓储机器人开发的3D SLAM套件,这标志着其从硬件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的战略升级。
产业生态加速成熟
激光雷达行业的爆发离不开整体生态的协同发展。在标准制定方面,禾赛牵头编制的《车载激光雷达性能测试规范》已成为行业公认的技术基准。供应链领域,公司与Lumentum联合开发的905nm激光器产能提升300%,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0%。资本市场同样给予积极反馈,禾赛2025年Q1财报显示,其毛利率提升至42%,经营性现金流首次转正。这些进展折射出整个产业正在形成的正向循环:技术突破催生规模应用,规模效应反哺技术创新。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,到2027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,而服务机器人传感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更将保持35%以上。
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,禾赛科技的发展轨迹印证了激光雷达行业的进化逻辑。在自动驾驶领域,其产品正在重新定义安全冗余的标准;在机器人市场,技术复用策略创造了新的增长曲线。更深远的意义在于,禾赛等中国企业通过持续创新,正在改变全球智能传感器产业的竞争格局。未来随着V2X、元宇宙等新兴场景的兴起,激光雷达有望突破现有应用边界,成为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交互的关键枢纽。这场由感知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
发表回复